夏日的蝉鸣还没爬上树梢,高青县委大院已经迎来新掌舵人。高原走进老干部活动中心时,78岁的王建国正握着象棋犹豫不决。“您这棋路可比当年修水库时谨慎多啦!”高原笑着递上茶盏。这位刚上任的回族熟稔地叫出在场每位老干部的乳名,聊当年修水渠的糗事,谈现在社区养老食堂的饭菜咸淡。老干部们不知道的是,新的记事本上,密密麻麻写着三十多条街巷名字,后面都跟着小红旗标记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
“石榴籽干部”的民生账本从淄博物资集团团委走出的高原,如今带着特有的亲和力闯进田间地头。上个月底某家具厂的劳资纠纷现场,他抄起木料边角料当板凳,跟工人们掰着指头算账:“大伙要的医保补缴,我和人社局长拍胸脯了——月底不到账,我办公室沙发借你们睡!”这种“回汉一家亲”的烟火气背后,是二十年组织工作练就的本事。某社区网格员悄悄透露,随身带着“三件套”:磨出毛边的民情笔记本、老干部送的搪瓷缸,还有半包给环卫工准备的薄荷糖。
经济开发区的“二次折腾”高原履新前最亮眼的战绩,是在高青经开区搞出的“无中生有”。三年前开发区招商遇冷,他把会议室搬到家具厂仓库,当着二十多家企业主的面耍起“激将法”:“今天谁要是没骂够三句营商环境问题,出门可别说是我高原的兄弟!”这场“吐槽大会”最终促成十七条改革措施,某品牌家具厂老张记忆犹新:“光消防审批提速这条,就让我们旺季多赚了七位数。”眼下经开区新规划的智慧农业园里,工人们正顶着日头调试设备。老乡们嘀咕:这位的“折腾劲儿”,怕是要烧遍全县了。
蓄水池畔的考题最牵动百姓神经的,是去年某镇闹得沸沸扬扬的饮水工程。高原接手时,蓄水池选址争议已僵持半年。他带着测量队连爬三天荒坡,把各村干部约在工地吃盒饭:“咱们按三套方案打井试水,哪套出水快用哪套!输了的村,我请全羊宴。”在钻井机轰鸣中解决难题的“土法子”,如今刻在新建水站石碑上。居民老李拧开水龙头调侃:“这水里可掺着的汗碱味儿!”
青城街早点铺的蒸汽裹着葱油香时,高原雷打不动出现在巷口。卖豆腐脑的老马发现,新总往韭菜盒子多塞个鸡蛋:“您这是变相涨工资啊?”“吃饱才有力气跟您学治理油烟嘛!”笑着扫码付款,手机壳上“为人民服务”的字样被磨出包浆。晨光里那袋冒着热气的早餐,晃晃悠悠提进了信访接待大厅。
那么最后小编想问:当“会唠嗑的实干派”遇上“等不及的乡亲们”,高原口袋里的薄荷糖还能甜多久?
#热点观察家#
配查信-配资平台大全-实盘配资-配资指数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